【中國塑料機械網 本站原創】技工是中國制造業目前重點難題,塑料機械企業也不例外。塑料機械企業家時常抱怨技工人才短缺,社會、企業和政府在調查、反省自身問題后逐步做出改變,鼓勵和激勵年輕人向技術人才領域轉型。
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塑機企業高技術人才短缺除了上述外界因素外,還有技工行業從業人員本身的問題。筆者之前就技工問題談過上述外界因素,這次就來談談中國技工從業人員本身存在的問題。
時間磨去的人
一名技工從默默無聞到功成名就,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剛步入技工行業的“菜鳥們”一般都是從學徒做起,跟在老師傅身邊學習技術。實踐是證明真理的標準,通過在老師傅身邊學習,工人們才能切實掌握書本上的技術知識。學會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學精卻要十數年,這意味著從事這項工作的業者在此之前不太可能成為“高收入者”。所以,幾個月下來,很多學徒都放棄了工作,能堅持下來,并保有工作熱情的少之又少。
技術磨去的人
技工,技工,什么是技工?是指有專長或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越的技工所掌控的技能數量和質量也越多樣和高層次。同時,技術也是發展的,作為一名合格、有遠見的技工,要時刻“更新”自己的“技術庫”,積極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走在科技的前沿,這就意味著技工從業人員要活到老,學到老。
從另一角度來講,還有技術創新,技工在常年累月的生產工作實踐里,在腦海中構建出了自己對行業的理解和“知識體系”,憑借自身掌握的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他們能對行業工具、設備、工藝等進行改進,更有甚者還能開發出技術和產品。
由此可見,技工是一群在掌握高層次技術能力后,還能持續學習,提高自己和改進技術的人。那些安于現狀,“守舊”的人自然就被科技拋棄,這些人又怎能成為技工?
工匠精神
提到技工自然會談到“工匠精神”。無論是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還是現在大熱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都在提醒著我們“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有人直言中國缺少百年企業,“工匠精神”沒能得到傳承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的精神理念。“專注”、“創造”、“精益求精”等與“工匠精神”直接掛鉤。與浮躁的眾生相比,匠人們能在喧囂的世界中平靜下來,專注、平心靜氣地研發、創造,提升自己和技術,并且堅持不懈。昆明重機的耿家盛30多年來只做好的自己;中國海洋石油楚金勇12年成就海上盲眼對接絕活等等,他們是好的證明,映照中國匠人美的品質。
筆者小結
中國缺少技工,在外界因素,也在從業人自身。十數年、幾十年的堅持,為什么耿家盛、楚金勇能做到,而你們不行?希望技工從業者看看他人,更反省反省自身。當然,企業、政府和社會更不能忽視自身對技工行業造成的不良影響,積極改善技工的生存和工作環境問題,為技工們提供良好的環境,為他們免去后顧之憂,以便技工能靜下心來,專注地研究技術和產品。
注:中國塑料機械網 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