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塑料機械網 市場速覽】能從塑料廢物中回收原油和燃料的新型塑料循環利用工廠正給石油需求展望帶來更大壓力。
雖然塑料機械循環利用已出現多年,但先進的化學加工有賴于熱解、催化裂化和氣化,以便制出合成燃料或可供傳統煉廠使用的原料。
尤其是對一次性塑料的抵觸情緒高漲,一些公司正在考慮以商業規模投產這些新工廠。
奧地利公司MOV的ReOil工藝將廢塑料溶解,然后裂化為一種短鏈的“”輕質原油。其后,這種合成原油將輸送到該公司的施韋夏特(Schwechat)煉廠,加工成燃料或塑料工業的原料。
OMV執行官Rainer Seele在去年11月的一個戰略報告中表示:“這是我此生所見含硫量低的原油。那意味著,加工這種原油不會產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排放。”
OMV位于施韋夏特煉廠的試驗性ReOil工廠每小時可從100千克廢塑料生產出100公升合成原油。商業化工廠計劃將使加工能力提高到每小時2,000千克廢塑料。
芬蘭Neste公司為世界大的廢物制可再生柴油生產企業,該公司也在開發將液化廢塑料轉化為原材料的工藝,并計劃今年開展工業規模試驗。Neste希望到2030年加工100萬噸/年的塑料廢物。
在美國,BP已同意向位于俄亥俄州的塑料制燃料生產商RES Polyflow購買多1,600萬加侖/年的超低硫柴油燃料和石腦油混調料。該公司的首座商業生產工廠定于今年投產,可加工低價值的混合塑料廢物——此類廢物通常會被填埋或對環境造成污染。
石化需求旺盛
盡管起點非常低,化學循環利用技術正在加速發展,加上進一步的政策支持,這種技術有望侵蝕未來的石油需求——在電動汽車蓬勃發展和轉用天然氣的打壓下,石油需求本來就已經四面楚歌。
在塑料需求帶動下,石化行業正成為未來幾十年內石油消費的大驅動因素。據能源署(IEA)數據,到2040年新增需求500萬桶/日。
但更多鼓勵塑料循環的政策措施出臺意味著,隨著化學技術成熟,應有更多廢料可用。
上周在圣安東尼奧舉行的一個石化行業會議上,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負責化工行業的副總裁史蒂夫·辛格爾(Steve Zinger)表示:“這有可能導致未來石化需求減少或見頂,考慮到塑料行業使用大量芳烴和烯烴則尤其如此。”
鑒于塑料循環利用的預期數量增長,標普普氏分析(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預測,2030年新聚合物總需求中再生塑料所占比例將從2015年的7%上升到12%以上。
抗擊塑料污染
當然,我們不會缺少用于加工的廢塑料原料。目前,僅15%的商品塑料被回收,大部分進入填埋場、焚燒爐或環境中。
歐洲的回收率高,目前每年產生的2,700萬噸塑料廢物中大約三分之一被收集和循環利用。
但布魯塞爾要進一步加快行動,目標是在2030年將塑料回收率增加到50%。
在美國,美國化學理事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估計,在將被填埋的可回收塑料中,僅四分之一能通過先進循環再生技術生產5.9萬桶/日的清潔柴油和2.9萬桶/日的石腦油。
如能提高循環利用的平均回收率,廢塑料制再生燃料數量將產生顯著變化,從而減少煉油企業的原油需求。
IEA估計,如回收利用率翻倍到34%,2040年石油需求將比基本情景減少150萬桶/日。
據BP近期預測,加上對塑料的監管預計將更加嚴格,回收利用率翻倍將導致2040年石油需求減少約300萬桶/日。
一些人認為,潛在塑料禁令和更高回收利用率對石油需求的影響仍被低估了。
BP前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魯爾(Christof Ruhl)已警告稱,一次性塑料使用減少,加上到2040年再生塑料滲透率上升到25%,將使2040年石油需求萎縮逾20%。
魯爾在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這]可能導致預測的石油需求峰值提*年到來。如企業基于標準預測來推進投資以擴大石化業務,將有可能面臨資產陷入困境的情況。”
對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包裝的普遍禁令因玻璃和金屬等替代品的碳足跡而變得復雜。那意味著,化學循環再生將有望發揮大得多的作用。無論哪種情況,石油需求都會成為輸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