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機械網 科技創新】的分析儀器提供商珀金埃爾默攜其微塑料與微觀污染物整體解決方案,亮相日前于南京召開的第二屆全國環境微塑料污染與管控學術研討會,并向與會者展示了其熱重-紅外顯微成像-氣質聯用創新技術在微塑料檢測中的成功應用。
微塑料的分析錯綜復雜
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廢棄塑料進入海洋,經海水沖刷、陽光照射等外力作用,這些塑料制品被逐漸分解成毫米,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納米級別的塑料顆粒。
這些顆粒散布于海水中,不僅被鳥類、魚類所吞食,也將終向生物鏈頂端聚集,其中包括人類。
2016年,國家科技部啟動“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技術研究”重點研發專項,近年來,有關陸地和大氣環境中微塑料的特征與分布的調查和風險研究也已逐步開啟,并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微塑料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過程和機制十分復雜。微塑料對生物體的潛在危險不僅來自于塑料這種高分子聚合物本身,還來自于塑料中所含的添加劑,以及塑料顆粒在環境中所聚集和吸附的有害物質。此外,區別微塑料在生物體中會產生的反應和它們在空氣中的反應同樣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見微知著”需要先進技術
“珀金埃爾默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微塑料這一問題。多年來,我們一直積極與主要的環境監管機構、學術研究機構、環保組織開展緊密的合作,共同開發能夠推進微塑料研究分析的解決方案,并參與了眾多相關的研究項目,以及微塑料分析方法標準化研討會。”珀金埃爾默產品技術專家婁晏強博士介紹說。
在目前針對微塑料的主流研究方法中,聚合物的簽定分析主要依靠紅外光譜技術,而微塑料的特異性檢測和鑒定依靠的是紅外顯微技術。珀金埃爾默SpotlightTM紅外顯微成像技術可實現對1.56微米塑料顆粒的分析。
除了對微塑料本身進行研究外,科學家還需要分析微塑料上所吸附的污染物質(通常是含量低至ppm級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珀金埃爾默推出的熱重-紅外顯微成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創新技術可地對有機組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于研究微塑料中的添加劑及有毒吸附物有著很好的應用。
“伴隨國內外對微塑料研究的需求不斷提升,我們也在持續改進我們的儀器性能和解決方案,以期為微塑料的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婁晏強表示。
珀金埃爾默正在進行的技術改進橫跨微塑料分析的整個生命周期 -- 從樣品制備到終數據分析和報告。例如,其用于微塑料分析的紅外顯微鏡具備自動檢測、光譜優化和實時自動粒子識別等功能。珀金埃爾默的便攜式紅外光譜儀Spectrum Two™ 僅需普通電池組供電即可正常運行,它已經被用在科學考察船上用于在線定性識別微塑料中的聚合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