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 2019年,機器人發展依舊如火如荼,不斷在各大行業領域開花結果,機器人儼然已成為高新技術的集成者,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
同時在過去的一年中,業界許多專業人士也發表了對機器人產業的態度與觀點。作為站在前端,親身體驗行業發展的人,他們的看法與言論,可以讓我們在判斷機器人行業當前形勢以及未來前景時,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1-中國機器人需要構建產業生態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機器人目前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但在關鍵及核心技術上仍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賴國外進口。深圳施羅德工業集團董事長宋有聚在接受OFweek機器人網采訪時,就曾對當前中國的機器人市場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宋有聚認為,雖然中國在應用創新上有一點收獲,但是核心技術上還很欠缺,如果要解決目前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問題,就需要通過整個行業各方面的力量,來構建一個產業生態。通過整合方式讓機器人產業資源更加豐富,讓更多的創業型企業能快速的依賴于產業生態。
“中國是一個具有14億左右的超大規模市場,不可能單靠某一家企業的深耕,而是需要百花齊放,需要更多人才在這個行業大舞臺上發揮價值。”宋有聚如此說到。
2-機器人將成為*的伴侶
中國雖然是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本土機器人市場占用率卻很低。目前,機器人品牌和產品層出不窮,市場將越來越激烈。此種形勢下,正確的戰略思維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
越疆科技副總經理宋濤表示,未來機器人會像蓬勃發展三十年的計算機時代一樣,走到每個人的身邊,成為人們*的伴侶。但是,當前的工業機器人不僅體積大、笨重昂貴,且需要復雜的代碼編程。未來市場需要靈活的,易于操作和親民的機器人產品。企業需要緊緊圍繞客戶的需求和體驗,發揮技術上的優勢,給客戶提供好的產品,機器人產業才能良性發展。
3-機器人將是安防產業發展的引爆點
今年8月9日,“OFweek 2019中國AI+機器人高峰論壇”在上海新博覽中心隆重舉辦!此次會議中,深圳市安澤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舒原博士帶來《安防巡邏機器人破局公共安全的應用實踐》主題演講。
張舒原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飆升、安保人員流失等原因,安保面臨的困境愈發險峻。因此,“人防”在安防體系中的占比越來越低,智能化安防的占比逐步提升。在安防崗位上,人力安保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而且容易受到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導致安保防范疏漏。
與之相比,機器人在安防巡邏領域的優勢要更加明顯,不僅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基礎性、重復性、危險性的安保工作,還可以推動安保服務升級,降低安保運營成本。張舒原認為,在“機器人+安防”的革命浪潮中,機器人成為安防產業智能化發展的一個引爆點。
4-人機共存將是未來社會新狀態
智能人形機器人是一個較新的概念,這個行業的現狀如何?該如何發展?對于這些問題,軟銀機器人業務拓展部經理符裔,在今年上海舉辦的“OFweek 2019中國AI+機器人高峰論壇”上表達了他的一些看法。
符裔認為,在未來30年后,隨著AI機器革命號角的奏響,人類所處的社會結構將大幅改變,未來社會將發展成為人機共存的新的社會模型與狀態。因此,每個企業的高層都要開始思考,在社會模型改變的同時,企業如何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與滿足消費者不斷改變的習慣與需求,帶領企業很好的應用AI工具,讓企業在競爭中持續維持優勢。
軟銀機器人業務拓展部經理符裔
圖源:OFweek維科網
5-機器人產業發展需要相應的戰略性支持
核心技術缺失、加工工藝流程與標準設備不完善等問題,給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如何沖破這些桎梏,是許多國產機器人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
對此,村田集團創始人暨總經理姚村田先生表示,機器人產業下一步的發展,需要的是相應的戰略性支持,包括基礎裝備、核心部件等。
當前,工業4.0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比如作為工業機器人三大零部件之一的減速機,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一直相對緩慢,但其實當前國外減速器巨頭也正面臨擴產緩慢,產能持續不足的市場現狀。因此,巨大的機遇正在等著國產減速機。
6-機器視覺將取代人類視覺
今天,智能制造已成為制造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工廠里將采用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技術,包括機器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其中,機器視覺將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欣剛表示,機器人系統包括了處理器、運動控制、傳感器和網絡,分別對應人類大腦、四肢、感官和神經,而機器視覺是在后幾個被取代的器官之一。隨著硬件水平和軟件技術的發展,機器視覺系統能力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人工智能算法的助力,機器視覺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
在制造業生產線上,機器視覺可以與機器人集成在一起,代替人類去執行一些復雜的工作任務,相比于人類視覺,機器視覺更能適應惡劣的工作環境,可在對人有傷害的惡劣環境中工作,比傳統人力更低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所以機器視覺代替人類視覺將是一個大趨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欣剛
圖源:OFweek機器人網
7-核心部件是機器人技術應用落地的關鍵
目前,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分別是德國、瑞士、日本、韓國等,因為產品質量好,國內的機器人企業經常會從這些廠商手里進貨,所以這些國家的零部件產品在中國本土的市場占有率也非常之高。
針對這一現象,因時機器人CEO蔡穎鵬在接受OFweek機器人網采訪時曾表示,硬件才是決定機器人整體性能的關鍵部分,而在硬件之中,大瓶頸就是核心零部件。只有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中國的機器人技術和整個產業才能實現應用落地。
蔡穎鵬認為,“整個產業都要往上走,而且一定要是互相配合,單點突破沒有用,因為整個技術產業都要一起發展。”
8-智能協作機器人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新節點
在今年舉辦的“上海人工智能展覽會暨人工智能產業大會”上,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銷售部長許小剛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新節點——智能協作機器人》,就協作機器人配件生態、協作機器人的未來機遇挑戰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判。
他認為,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將圍繞負載比重、靈活性、智能傳感的融合性、高剛度結構的弱化等多個方面升級和變革,隨著AI、智能傳感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協作機器人市場將會有很好的前景,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節點。
9-人與機器協同工作是未來趨勢
當前裝備制造業的廠商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對來自的競爭壓力,須要想辦法提升自身生產力和效率,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為此,引入工業機器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問題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能與人互動,且需要長期投資,回報相對較慢。
對此,優傲機器人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英語原名:Adam Sobieski)表示,比起用工業機器人去完全代替人,讓人與機器協同工作更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當人與機器人實現協同工作時,意味著可以同時發揮人與機器的優勢,產生1+1>2的效果,在更短的時間里取得更好的回報。
優傲機器人大中華區總經理 Adam Sobieski,中文名蘇璧凱
圖源:OFweek機器人網
10-物聯網平臺+機器人開啟未來城市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物聯網技術的突破,我們開始步入以網絡為支撐、以AI驅動發展的智慧時代。與此同時,智慧城市建設也迎來了嶄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奇信智能營銷總監陳洋鋒表示,通過物聯網平臺和服務機器人等產品融入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可以加速驅動城市智慧化的建設。
在他看來,智慧園區等對智慧化實現的要求很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各個系統都是獨自孤立的,相互之間無法進行數據共享。而物聯網云平臺能夠打通“信息孤島”,實現大數據交流,進行場景化管理。同時,通過集成和聯動的方式,以機器人為切入點,結合物聯網平臺,可以讓場景智慧化,提供服務。
總結
現如今,國內外機器人產業都在迅猛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機器人的發展速度還將持續提速,并繼續切入更多行業。企業除了需要提升自身技術實力,還要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才能從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中國機器人行業也繼續搭建起一個健康、完成的產業生態,上下游齊心協力,才能實現產業的長久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