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在我們的調查樣本中,使用了機器人的企業占比在2015年為8.1%,2017這一比例增長至13.4%,2015~2017年的三年間機器人投資的年均增速高達57%。”12月18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在《中國企業綜合調查(CEGS)報告》成果發布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基于2015年以來,集中對廣東、湖北、江蘇、四川和吉林等省份的2000余家制造業企業連續開展的三次大規模調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形成“中國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現狀、挑戰與趨勢”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涉及技術創新及研發、機器換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策、環保、財務等內容。
報告稱,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將導致一部分崗位的消失從而增加就業壓力。據估計,機器人使用對勞動力的整體替代效應為0.3%,并將在2025年達到4.7%。
不過,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表示,機器人的使用對就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一是線性的替代效應。比如報告中提到機器人的使用替代了所在樣本企業9.4%的初中及以下員工,同時大學及以上的員工數量卻增長了3.6%。機器人對于不同工作任務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差異,機器人替代了3.3%重復運動和體力要求的常規操作型任務,同時也增加了2.7%對于非常規認知型工作任務的需求。
另一個影響是增長效應。因為使用機器人會提高企業生產率,進一步擴大生產。雖然短期來看,機器人的使用,增長特別快,對就業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現在替代率為0.3%,不需要特別恐慌。
對于營商環境,報告提到,由于不具備大型企業的能力與規模效應,中小企業獲得營商環境政策紅利的交易成本更高。而且,中小企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與大型企業存在顯著差異。
在對營商環境的需求方面,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具有差異性。一般性的、主要針對大型企業需求設計的營商環境政策,無法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相比較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更為明顯,85%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途經和融資成本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妨礙因素,而這一指標在大型企業中僅為57%;相比較大企業,行政管理與審批帶來的壓力更大,61%的中小企業認為行政管制與審批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妨礙因素,而這一指標在大學企業中僅為35%。
報告認為,我國現階段的營商環境政策,仍需更多考慮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能力差異與需求差異。
基于此,程虹認為,下一階段,我國營商環境政策的主要出發點與著力點,須是中小企業。“建議將中小企業的實際獲得感,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績效評估的重要指標,倒逼營商環境政策的持續優化與提升。”
此外,不斷推進營商環境相關的大力放權,讓了解和貼近中小企業的政府,成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主體。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