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機械網 明星企業】7月27日的廣汽集團2021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
“廣汽有信心、有實力搶占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制高點,向世界一流企業進擊!”
“未來廣汽集團通過累計投入850億-1000億元資金,實施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實現智能網聯和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行業領先,將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品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群。”
廣汽集團2021年投資者開放日圓滿舉行
廣汽集團2021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現場
當天,以“引領駕勢 智創未來”為主題的廣汽集團2021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圓滿舉辦。廣汽集團以此為契機,通過智能網聯和新能源兩大專場,集中向外界展示了公司以e-TIME行動計劃為綱領,在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新科技領域取得的多項成果和未來戰略布局,以及把握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規劃。
自主創新+科技引領
智聯新能源布局成效顯著
過去24年來,廣汽集團在合資合作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形成了以廣汽研究院、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原“廣汽新能源”)為核心的自主事業板塊。總結目前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介紹道:“以創新變革為主題,我們確定了從2018年到2021年的三年調整計劃,從品牌戰略、車型布局、產品力和營銷力向上,組織和效率變革,人才激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e-TIME行動計劃,推動‘傳祺+埃安’的自主雙品牌戰略,構建研產銷一體化的體制架構,打造了多款極具競爭力的重磅車型。”這一系列舉措的落地成果在本次開放日的智能網聯和新能源兩大專場,以及交流活動上得到充分體現。
馮興亞在活動現場講話
在智能網聯專場,廣汽集團向參會者展示了全新的車云一體集中計算式電子電器架構、L2++領航駕駛輔助系統、ADiGO智能物聯系統、廣汽自主G-OS車載操作系統、5G V2X智能通訊系統等技術。參會者現場還直觀體驗了廣汽自主研發的L4自動駕駛車Robotaxi、Magic Box概念車、國內首個全功能智能座艙孵化平臺——GIEC智能座艙。
GIEC智能座艙
據了解,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將加速軟件定義汽車,L4自動駕駛、5G互聯等新場景、新功能已落地。ADiGO智能物聯系統已實現全球領先的智能座艙四屏聯動、應用雙開及四音區智能語音交互功能,未來將進一步結合科技與美學,通過AI、大數據賦能,實現千人千面的內容服務推薦。5G V2X是廣汽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車載智能通訊系統,2020年已搭載于廣汽埃安AION V。G-OS操作系統是廣汽在智能座艙領域核心軟件的新布局,由廣汽集團與科大訊飛合資成立的星河智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具備全局化基礎平臺能力和車聯網服務能力。自主研發的L4自動駕駛Robotaxi目前已開始常態化運營測試。L2++領航駕駛輔助系統逐步實現完整點對點駕駛任務,致力于實現未來出行的極致智能體驗。
廣汽集團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智能化時代,汽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第三空間,移動空間蘊藏巨大市場機遇。廣汽集團推出的Magic Box智能移動服務平臺,創新性實現“服務找人”模式,一方面為L4自動駕駛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助力政府和O2O商業平臺打造“出行2.0”未來移動生活新場景、新業態,拓展廣汽智能網聯“朋友圈”。技術落地方面,據廣汽研究院相關人員介紹,結合未來智慧城市商業場景,依托廣汽在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廣汽研究院打造了Magic Box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搭載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的基礎上,獨創三網合一系統,將“車聯網+智慧門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打通,訂制化實現移動宣傳到基層、政務上門等新場景,該解決方案同時支持移動金融、社區大健康流動服務站、共享移動辦公、移動快閃營銷等新業態。據悉,該平臺目前已進入量產開發階段,預計2021年內可投入示范運營,2022年批量投產。
在新能源技術專場,廣汽集團集中展示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超級快充電池技術、彈匣電池技術、GEP純電專屬平臺、“三合一”高效集成電驅、兩擋“四合一”高效集成電驅等技術。經過5年秘密技術攻關,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成功實現鋰離子電池體積縮減20%、重量減輕14%。搭載海綿硅負極電池技術的純電動車型AION LX最高可實現1000km的綜合續航能力,即使是在海南三亞夏季高溫試驗中,空調開啟狀態下,實際道路綜合續航里程亦可達900km。快充技術方面,廣汽在埃安充電樁現場展示了6C倍率充電實現8分鐘充電80%技術,而在1600次循環后其容量保持率仍然高達95%。巨灣技研總經理裴鋒在現場表示:“廣汽應用的超級快充電池技術使用新型導電劑,搭建高效的三維導電網絡,提高了電芯導電能力,而采用涂覆陶瓷隔膜和新型高功率電解液也提高了電池的倍率性能和熱穩定性。”日前,巨灣技研完成了pre-A輪數億元融資,該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及量產導入,以及巨灣首個生產基地的前期建設等工作。6月底,巨灣技研的儲能器件與系統產業基地宣布落戶廣州開發區。
廣汽集團在活動現場展示超級快充電池技術
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
超級快充電池技術
彈匣電池技術
廣汽集團多項核心技術已成功運用在廣汽埃安自主品牌AION系列的4款車型中,“10萬級科技頭等艙”AION Y是全球首款搭載彈匣電池技術的車型。今年3月,廣汽集團正式發布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在行業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重新定義了三元鋰電池安全標準。5月20日,最新彈匣電池針刺試驗結果不冒煙且溫度僅為51.1℃,再次刷新了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新高度。
廣汽埃安AION系列
“中高級智能轎車引領者”AION S基于GEP2.0純電專屬平臺打造,作為國內首款純電綜合續航達510km的車型,AION S搭載了不少續航“黑科技”。首創的全球首款深度集成高性能“三合一”電驅系統,將電機控制器、減速機集成為一個驅動模塊,減少連接電纜的使用,不僅降低電池重量,還避免了電能長距離傳輸時的損耗,提高傳輸效率。據了解,這套“三合一”系統讓AION S的傳動效率達到了92%,而這也是目前行業內最高的傳動效率水準。
定位“豪華智能超跑SUV”的AION LX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中國最高科技豪華車”,率先搭載的廣汽集團最新智能科技成果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將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ADiGO 3.0智能物聯系統和全場景一鍵遙控泊車功能盡收囊中。續航方面,AION LX是全球首款NEDC續航達650km的純電車型,一周一充,徹底消除了純電出行的里程焦慮。此外,作為全球首個原廠原裝定制生產的車型,AION LX支持個性化定制,目前廣汽埃安APP上已有超6萬種定制組合選擇。
2021年對于廣汽集團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多年技術積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于2018年竣工,并全球首次實現鋼鋁混合車身柔性混線生產;通過工藝云平臺實現數字化自主決策,在汽車行業內首次實現了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等等。廣汽集團表示,未來將堅持以廣汽埃安為龍頭,以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與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智能制造、試驗檢測及自動駕駛示范運營為依托,加大研發基礎能力、核心技術能力、關鍵零部件配套及生產能力建設,通過累計投入850億-1000億元資金,實施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實現智能網聯和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行業領先,將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品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
踐行雙碳戰略
譜寫智聯新能源汽車新篇章
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之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曾慶洪表示,未來廣汽集團堅持創新驅動,踐行“雙碳”戰略,2021-2035年期間,依托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發展的基礎,聚焦“EV(純電動汽車)+ICV(智能網聯汽車)”,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圍繞從研發、智造、營銷服務、產業鏈生態服務、組織文化五大領域,全面提升品牌核心本質價值,通過5年的努力,爭取到2025年,全集團汽車產銷量達35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超10%,市場占有率超12%;新能源汽車占比達20%,成為國際一流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到2035年,力爭實現汽車產銷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達50%,成為全球高端智能電動車領導者。2025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及產品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3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及產品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具體來看,聚焦智能網聯和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兩個領先”,廣汽集團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實現“電動化、智聯化”兩大方向重點突破,加快攻克原創性技術、關鍵基礎技術、卡脖子技術。
電動化方面,做好圍繞用戶體驗的整車性能開發,重點聚焦安全性好、充得快、能耗低、跑得遠等用戶關注的整車核心技術攻關;同時,開發第三代高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的純電動整車平臺,以廣汽純電專屬平臺GEP 2.0為基礎,大幅提升平臺化、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球領先的純電平臺技術體系架構,夯實整車集成設計開發能力;此外,持續深化“三電”核心技術能力,加大動力電池、集成驅動電機、整車控制器等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力度。
廣汽純電專屬平臺GEP 2.0
智聯化方面,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一方面,聚焦軟件定義、場景主導的汽車發展新趨勢,強化核心能力體系搭建。一是加快開發設計面向未來出行的車云一體集中計算式電子電器架構,二是軟件領域加快廣汽自主G-OS車載操作系統能力構建,三是智能駕駛領域加快推進自主研發的L2++領航駕駛輔助系統、L4自動駕駛系統的集成開發。另一方面,以開放合作實現關鍵技術安全可控。首先,聯合華為共同打造面向私人市場的L4自動駕駛高端品牌,計劃在2023年底推出市場,形成行業領先的軟件定義汽車能力和技術標準,打造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核心技術領先優勢;其次,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面向行業市場的自動駕駛產品,推動L4自動駕駛產品規模化、市場化應用。第三,聯合騰訊、科大訊飛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健康座艙。
車云一體集中計算式電子電器架構
廣汽自主G-OS車載操作系統
L2++領航駕駛輔助系統
廣汽集團與科大訊飛合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現場
重點項目方面,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450億,占地7500畝,目前產業園批準投資項目規模已達285億元,建成了國內首家新能源純電專屬工廠——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全球首次實現鋼鋁混合車身柔性混線生產;通過工藝云平臺實現數字化自主決策,在汽車行業內首次實現了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充分發揮產業園的輻射力、帶動力、整合力,與國內外代表性科技及汽車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建產業鏈新生態。今年上半年,廣汽埃安銷售4.28萬輛,5-6月終端銷量連續突破1萬輛,AION S、AION V、AION Y銷量均位居細分市場第一。
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效果圖
混改加速
全新人才戰略加強關鍵領域高端人才布局
長期以來,外界對于傳統國企抱有“體制固化”的刻板印象,然而廣汽集團近年來堅定推進改革,積極引入戰投,不斷完善人才戰略,打破了外界固有認知。
人才戰略上,廣汽集團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優勢,實施職業經理人、“揭榜掛帥”項目、合理的激勵機制、人才“外部引進+內部培養”兩條腿走路等一系列組合拳,打造了汽車行業優質的人才矩陣,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個創新平臺,逐步引進、培養了一支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超4300人的國際化研發人才隊伍。
廣汽集團于2018年12月開始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近幾年,廣汽研究院著眼全球人才優勢資源,先后從德國、日本等國引進50余名行業頂級專家,比如在索尼、三星SDI、日產等公司任職的鋰電行業元老級人物大石繁,在豐田汽車公司擁有近40年汽車行業經驗的遠藤照昌,參與并主導了豐田逸致、凱美瑞、亞洲龍、塞納、威颯等多款全球車型開發的勝又正人以及擁有20余年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大數據分析等領域豐富經驗的陳學文。通過聚攏一支大師級研發團隊,將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廣汽自主品牌事業,較大地提升了廣汽研發實力。2019年,以廣汽研究院為核心的廣汽集團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在國家級評比中名列全國第六、汽車行業第一。專利方面,截至2021年6月,全集團有效專利申請93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約40%,已授權專利5991件,其中發明專利976件,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技項目100余項,創新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大石繁在活動現場講話
勝又正人在活動現場講話
陳學文在活動現場講話
曾慶洪進一步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將圍繞“新四化”轉型,聚焦基礎研究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到2025年形成擁有30人以上的領軍人才、20%的軟件人才團隊、3000人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技術研發團隊的高質量研發人才體系。
曾慶洪在活動現場講話
廣汽集團近年來持續深化績效激勵舉措,公司第二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授予期權激勵對象超2000人,2020年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中,廣汽集團在前兩期股票期權基礎上新增限制性股票方式,通過復合型激勵深度綁定3200名核心骨干留住高素質人才,支撐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當前,汽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行業真正迎來百年難遇的變革機遇,對于中國車企來說,是一次不容錯過的在國際市場實現換道超車的機會。廣汽集團將把握“新四化”發展趨勢,全面落實“1615”戰略,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集團高質量發展”為戰略重點,實現電氣化、智聯化、數字化、共享化、國際化五大方面的提升,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科技廣汽,助力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