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目前,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第二個瀝青鋪路項目再次證明了再生塑料在道路建設工程中的發展潛力。該項目是將消費后回收塑料材料中的70萬個塑料袋整合到兩條道路,以及位于薩尼亞附近的Nova Chemicals最新聚乙烯制造廠施工現場的停車場中。
據了解,第一個項目已于2020年完成,是由Nova Chemicals與GreenMantra合作進行的現場鋪路試驗,其中使用的塑料量相當于118000個塑料袋。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塑料產量為1億多噸,但廢塑料的回收再生量為1600萬噸左右,占比僅為1/5。事實上,從汽車到家電、3C電子、包裝以及消費品,有不少產品可實現塑料回收利用。例如汽車中大概60%到70%的塑料件是可以實現回收的,目前北化工研究院還正在研究輪胎和復合材料的回收技術。
在國家發改委此前發布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已明確,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成效更加顯著。其中,重要任務就是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的回收利用和處置。目前來看,道路建設無疑是塑料材料再利用的一個新興領域,塑料已然成為道路建設的可持續新材料。
道路建設中,廢舊回收的塑料可制成廢舊回收塑料改性瀝青,或者直接以廢舊塑料為基礎,以非晶態高分子、樹脂及輔助劑,按適當比例共混,直接在瀝青混合料拌和中投放,拌和后形成廢舊塑料改性瀝青混合料。廢舊塑料改性瀝青能夠明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抗車轍能力,且廢舊塑料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瀝青的軟化點,進而使瀝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在我國上海,全國首條用再生塑料鋪設的道路已于今年四月在華東理工大學徐匯校區正式揭幕。這條“塑料公路”的主體為瀝青,中間采用了5%左右的廢塑料,加上一部分相容劑鋪設而成,由蒙牛的“新標桿”品牌每日鮮語聯合陶氏公司及華東理工大學共同打造。鋪設道路共使用了超過6000個牛奶瓶等塑料廢棄物和瀝青組成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我國首條“塑料公路”項目的成功落地,為塑料奶瓶的循環再利用探索了一條全新的綠色發展之路。得益于陶氏創新的ELVALOY™ RET瀝青改性技術,這條聚合物改性瀝青(PMA)道路與常規純瀝青鋪就的路面相比,PMA路面性能更優異且經久耐用。早在2017年,陶氏就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德波市用回收塑料改善道路。此外,陶氏還將目光投向了泰國以及印度,并擁有多項“塑料公路建設”的成功案例。
目前,雖然將廢塑料用于道路建設的工藝尚未成熟且普及,但在世界各地已有不少嘗試,技術在不斷突破。塑料回收之后除了做成紡織品、燃料等常規應用,只要有合適的配方和工藝,還可以應用在道路建設等更廣闊的領域。陶氏通過大量實驗以及驗證已發現,添加一部分的廢塑料對瀝青道路最后的性能沒有任何影響。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表示,塑料回收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預計未來國內的可再生材料產值可達千億元左右。目前,我國塑料回收行業正值黃金時刻,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空間依然較大。“塑料道路”是廢塑料回收市場新的商業機會,隨著該項工藝的深入發展,廢塑料將得以實現大批量回收。
注:本文由塑料機械網(www.hmfcabc.com)整理發布,資料來自:中塑在線、綠島塑機、慧正資訊、瀟湘晨報、四川鈦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