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行業正迅速邁向電動化,傳統的“以塑代鋼”技術在汽車輕量化上已取得顯著成果,但如何進一步減重依舊是一大挑戰。
相關數據顯示,到2025年,輕量化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比例有望超過47%,助力車身減重達50%。(來源:Lucintel)
面對挑戰,汽車輕量化不僅涉及新能源汽車的能效提升,更是對成本與技術的綜合考量。
作為行業創新者,泰瑞的NEO·H550II注塑機以 CellSure® 微發泡注塑工藝為核心,為汽車結構件的輕量化應用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韌性。
CellSure® 微發泡技術
滿足汽車更輕、更耐用、更抗壓需求
普通車用塑料結構件減重已成趨勢,但如何在減輕重量的同時提升耐用性和抗壓性?泰瑞CellSure®微發泡注塑工藝為此提供了解決之道。
此注塑工藝不僅減重,還使結構件強度增加10%-20%。這一技術讓汽車結構件在輕量化、安全性和耐用性上達成理想平衡,為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賦予了全新的可能性。
CellSure® 微發泡技術
如何工作
CellSure®微發泡注塑工藝通過將氮氣和塑料混合注入
模具內,利用壓力驟降時氣泡成核并生長,使產品內部形成均勻孔狀結構。
技術亮點如下:
輕量化:在保證原有機械性能的前提下,制品減重最高可達15%
高耐用性:蜂窩結構讓同質量制品更具耐用性和抗壓性
低鎖模力需求:有效降低生產能耗,縮短成型周期,提升產能和效率
▲汽車結構件 使用CellSure®微發泡注塑工藝前后對比
降本增效
效率與品質雙重提升
在成本控制方面,NEO·H550II注塑機通過減少
原料消耗和降低合模壓力,為客戶降本增效。同時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優化了生產過程的整體經濟性。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汽車結構件減重方案配備泰瑞閉環控制技術。設備主體安裝了高精度
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模具平行度。除此之外,增壓缸安裝四個獨立比例伺服閥,動態調節鎖模力和模具平行度的精密度。
注射后模具微開,可實現±0.01mm微開精度。
▲NEO·H550II二板式注塑機
方案亮點如下:
賦能汽車輕量化:CellSure®微發泡注塑工藝,最高可實現15%減重。
經濟效益高:減少原料消耗和降低合模壓力,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為客戶降本增效。
高精度生產:泰瑞閉環控制技術,實時監測并調節模具平行度,微開精度可達±0.01mm,保證產品合格率。
穴數:1出2
原料:PP+30%GF
周期:70s
重量:325g,減重10%
在這場輕量化的創新之旅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更看到了中國智造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崛起和擔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