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具身智能”于2025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諸多科技熱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面前。具身智能基于物理實體,通過與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交互持續提升“實干”本領,如何加快其商業化落地應用也成為業界的熱點議題。
近年來,仁新與新松展開深度技術協同,以具身智能焊接 &
切割機器人為核心載體,聚焦極端環境焊接與復雜工況切割領域,將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與精準執行能力深度融合,為高原基建、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提供務實可靠的智能化方案,推動各行業生產模式向智能、高效、安全的方向升級。
具身智能破局
傳統工業機器人依賴預設程序,在復雜環境中靈活性不足。仁新與新松聯合研發的具身智能裝備通過 “硬件感知 + 軟件決策” 融合,實現三大核心能力突破:
環境自適應
搭載多模態感知系統,實時感知環境變化及工件物理特性,自動適配高原低溫、強紫外線或車間粉塵等復雜工況,動態調整作業姿態與工藝參數,顯著提升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邊緣決策力
依托邊緣計算與 AI 算法,無需云端支持即可本地處理數據,在無網絡或強干擾場景下自主完成路徑規劃與誤差修正,確保復雜工況下的作業連續性;
機器人自主清槍剪絲▼
圖片
精準執行力
通過高剛性機械臂與伺服驅動系統協同,將感知決策轉化為高精度動作輸出,實現對切割軌跡的精準控制,有效解決傳統設備“操作偏差” 的行業痛點。
這種技術突破使機器人從“程序執行者”升級為“場景適應者”,為極端工況下的工業作業開辟了新路徑。
AI 焊接案例
高原基建的智能攻堅方案
林芝金屬結構廠是西藏最大的金屬結構制造基地,
遠處的雪山層巒疊嶂▼
作為西藏最大的金屬結構制造基地,林芝金屬結構廠引入具身智能
焊接機器人,針對高原 “低溫、低氣壓、強光照”的特殊環境,構建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
精準高效,生產模式智能化升級
具身智能焊接機器人具有高精度、高靈活度的特點,機械臂采用新松SR25A-12/2.01工業機器人,專為高要求的弧焊應用開發,搭載差速橋動力系統,配備3D視覺技術、AI視覺識別系統、無線遙控行駛技術、RX焊接工藝庫,視覺精度可精確至0.5毫米。
該設備能夠根據焊件的實際情況自動規劃并調整焊接路徑,生成優化的焊接姿態,工作效率較傳統人工大幅提升,同時有效規避焊花飛濺、煙塵吸入等職業健康風險。
硬件適配,構建抗極端環境矩陣
設備采用強化熱管理設計,核心部件配置隔熱與散熱模塊,可較好適應高原晝夜溫差變化,保障伺服系統、控制系統穩定運行,降低因溫度異常導致的停機故障。搭載抗強紫外線視覺系統,融合成像技術與調節算法,能在強日照下輔助捕捉焊縫坡口特征,基于形態識別開發的焊縫定位功能,提升焊接起始點識別精度,減少人工對準的耗時與誤差。
針對低氣壓環境下的電弧穩定性問題,內置傳感器實時監測環境相關參數,聯動焊接電源調整輸出特性,助力抑制氣孔、未熔合等缺陷,為橋梁鋼箱梁、水利壓力鋼管等關鍵構件的焊接質量提供支持。
效能革新,突破高海拔作業瓶頸
機器人支持全天候連續作業,通過自主規劃焊接路徑與時序,顯著提升大型構件的焊接效率,尤其在川藏鐵路橋梁建設中,單臺設備可覆蓋多工位協同作業,大幅縮短鋼結構制造周期。安全防護系統可集成故障診斷、紅外熱成像監測與焊煙凈化裝置,實時預警高溫區域并自動規劃避障路徑,同時通過高效過濾系統將焊接煙塵濃度控制在安全閾值內,為工人營造清潔安全的作業環境。
人機協作模塊配置可視化數據看板,工人可依據焊接電流、電壓等參數的動態變化,及時微調操作方式,確保焊接過程的穩定性與焊接質量的一致性,同時結合送絲速度等參數優化焊接節奏。實現“人機共融”的高效生產模式,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質量管控,數據驅動全流程追溯
每道焊縫生成包含焊接電流、焊接電壓、焊接速度、保護氣體流量等參數的數字檔案,支持質量問題的全流程回溯與界定。多設備集群管理系統支持工藝標準的一鍵同步,消除不同設備間的操作差異,為西藏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提供可信賴的質量管控方案,樹立極端環境下工業焊接的品質標桿,幫助企業實現 “零缺陷” 質量管控目標。
據了解,林芝金屬結構廠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自2016年建成投產以來,已為西藏多項重點工程提供高質量的鋼結構產品。此次引進的智能焊接設備,將主要用于重點橋梁項目的批量焊接任務,助力提升工程建設的效率與質量。
飛越雄偉的青藏高原,仁新與新松聯手打造的 “能感知、會思考、可行動” 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繼續釋放著無窮的能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