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美輪美奐的G20*文藝演出——《zui憶是杭州》,瞬時讓世界記住了江南,記住了杭州,刷爆了朋友圈。“江南好”,這個地球人都知道,然而,在千里之外的塞外寧夏,有個地方卻“不是江南,勝似江南”,這就是千年古縣——涇源。下面我們與離合器機組廠家華全一起看一下。
涇源縣位于寧夏zui南端,六盤山腹地,因涇河發源于此而得名。2016年9月3日,由涇源縣人民*訂購的一臺“華全”系列200kW柴油發電機組正式從山東華全動力公司裝車發貨,即將奔赴這個素有“秦風咽喉,關隴要地”之譽的美麗地方。下面,就隨著華全發電機組的足跡來瀏覽一下涇源縣的大好風光吧。
涇源便一棵“翡翠明珠”。涇源縣地處“旅游扶貧開發試驗區”核心區,也是全國的紅色旅游基地。雖然經濟相對落后,但生態條件良好,自然資源(尤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涇源縣委、政府結合全縣實際,確立了“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將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大力推進。工作中,他們群策群力,多措并舉,大力加強旅游基礎建設,逐步提高旅游綜合服務水平,推動了全縣旅游事業的飛速發展。
據史料記載,涇源建縣開始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時名安化縣,自華亭縣析置。此后,縣名及隸屬關系曾多次變更。1950年9月,以其為涇河發源地而改名“涇源縣”。現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代管。
涇源全境地處六盤山自然保護區,域內群峰連綿,林木叢籠,溪流綜綜,風光旖旎。豐富的旅游資源及人文景觀為全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資源。縣境內已探明的礦藏有銅、鐵、石灰巖、泥巖、水銹石等,而占總面積60%的林業、牧草坡地,更是發展森林、畜牧業的理想之地。
“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每一個到過涇源小南川的人都會發出如此的感嘆,然而,在涇源,美麗的風景卻絕不止“小南川”一處,“涇源處處皆美景”,更有人這樣說。位于涇源縣城南20公里的“老龍潭”(俗名涇河腦),素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這里山高峽深,茂林修竹,百泉匯流,滿目翠色……清澈的涇河水從老龍潭流出,流經陜、甘、寧三省區28個市縣,流程蜿蜒530公里。
由于老龍潭流出的涇水清澈不污,進而造就了"涇渭分明"這樣膾炙人口的成語。老龍潭,還因為“魏征夢斬涇河龍君”而著稱,而據傳“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在老龍潭的香龍河畔有一處獨秀挺立的翠綠色山峰,據傳就是當年的龍女所化。龍女讓柳毅捎書后,便化作一個秀峰立于河邊,而牧放的羊群便變成了遍地的石頭。
除此之外,涇源縣還有涼殿峽(當年成吉思汗曾在此避暑)、秋千架(傳說是巾幗英雄穆桂英蕩秋千的地方)、延齡寺(傳說“活佛”濟公曾在此修養)以及胭脂峽、荷花苑、二龍河、香水峽、鬼門關、堡子山等諸多人文旅游勝景、圣跡,皆是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與她的景色一樣,涇源縣的地名也是美麗雅致。如米缸山、圣女川、涼殿峽、老龍潭……單看這些名字就使人心馳神往。涇河支流香水河、胭脂河、暖水河,更會引起無限遐想。但也有不少地名則蘊含著歷史的悲壯和心酸。如白面鎮的澇池、涇河源鎮的十里灘、園子鄉的陳倡村和香水鎮的王閣村(現名紅旗)等等。黃花鄉還有一個崇義村(現改名華興村),這個村名是因清宣統三年(1911年)回族教主馬光烈在此組建回民“崇義軍”,故名。
涇源作為古絲綢必經之地,蘊藏了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和濃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濟公活佛修行過的張臺石窟、果家山秦漢遺址、唐代制勝關城垣,*;而作為回族的聚地,“踏腳”、“花兒”等回族歌舞及節日慶典,也是*特色,令人神往。
“華全”柴油發電機組,涵蓋玉柴、沃爾沃、康明斯、及凱普等多個系列,功率從3~3000kW,具有低排放、率、運行持久、操作簡便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物業管理、工程施工、畜牧養殖、商住辦公等環境和領域。目前,華全動力品牌發電機組已全國并遠銷38個和區,成為口碑、性能俱佳的小型發電設備。 選機組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