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推薦展會
更多 > >
推薦專題
更多 > >
注塑材料取代發泡技術
如果說兩年前,IAC(InternationalAutomotiveComponents)集團公司的名字還較少被國內汽車行業知曉的話,那么現在的情況則大有改觀了。自2006年從李爾和其他幾家公司的汽車內飾業務整合起來之后,2007年IAC正式開展在亞洲的業務。短短兩三年時間,IAC集團已經成為在17個國家擁有超過90個基地、營收達到32億美元,以生產儀表板、門板、頂篷、地毯等汽車內飾系統產品而著稱的供應商。
北美市場整合帶來機遇
自金融危機以來,一些世界的大公司都幾乎退出了內飾業務,但是這些供應商的客戶,尤其是通用汽車公司希望能有IAC這樣的公司接手汽車內飾業務。我們在一年里大概接收了20幾個這樣的項目,如別克新君越的儀表板項目即是從偉世通公司接手過來的。
一般的項目我們可能有3個月的時間去調試,而這個項目我們只有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去準備,因為庫存有限并且這么大的零件也不可能儲存很多。這種項目能夠幫助我們利用剩余的產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成為了主機廠比較信任的供應商。
其實,不于汽車領域的業務,IAC在2006年汽車市場即徘徊不前之際,也拿到了不少其他領域的項目。在公司的*產品與發展中心展示廳,即是充分利用了IAC富余的吹塑能力,從而形成了對汽車核心業務的有力補充。
別克新君越是今年1月中旬北美車展上三款榮獲2010年北美*轎車的候選車型之一,IAC剛剛接手了這一車型的儀表板項目。新君越是通用zui主導的項目之一,目前我們也正在與上海通用談這個項目,未來會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新業務有所幫助。
幾項技術顯示IAC能力
在參觀IAC*產品與發展中心時,這里不僅有IAC各種不同的技術與產品項目展示,而且其中有許多是具有的*技術。
一般的注塑只能用一種材料,IAC工藝可以在同一個模具里,同時注入兩種不同的材料或顏色。這項工藝存在一個問題,即交界的地方不可能很清楚,因為材料會流動。這種流動在模具里是控制不了的,必須在設計時做很多計算機模擬和研發,這樣就可以知道用不同壓力和不同溫度會流動多少,流動到什么程度,要做很多前期的設計模擬。
在一項能夠減少重量的工藝面前,MauriceSessel介紹:“與一般的PU發泡工藝相比,它可以減少發泡的重量,可以用同樣的模具產生出不同的效果。我們做這個項目的優勢是,假如有一款車要有不同的檔次,可能有一款低配車型和一款高配車型,則可以在同一個模具里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可以節省一套模具。”
這是一種利用注塑材料取代發泡材料的技術。一般車門板內有一個很硬的發泡塊是用于防側撞的,這是多年來的一種成熟工藝。IAC用注塑材料取代了發泡,它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輕;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不同車型,按照車身結構以及整體設計來進行加強設計,發泡的貼合性或者說吸能量的力度沒有這么強,并且它可以在設計時進行調整。更重要的它可以用電腦做一些分析,能夠*地反映出整車側撞的要求,這個在很多車型上都已經實施了。”
據悉這是用于上汽自主品牌車型的產品。它是一種由IAC自己加工的木質纖維板制成的,其好處是比較環保,重量上也有所減輕,另外由于是自然木質纖維材料,結構性比較好,強度與加工的成型方面也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它上面可以加皮革或布,會有不同的效果,在通用別克車上就有這個產品。上汽的自主品牌車型也是用這個做的,這兩款產品全部由IAC設計。
亞洲及中國市場發展步伐快速而穩健
“除了比亞迪、青年蓮花、力帆等幾家企業我沒跑過外,其他企業基本上都去過了,目前zui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IAC整合成立不久即開始中國市場業務的徐輝說,“其實zui困難的是公司剛成立時,因為當初大家甚至不知道IAC是誰。”
從IAC集團2009年的銷售額看,盡管北美、歐洲、南美業務分別仍占有48%、32%和13%的*,亞洲市場目前仍僅占7%的份額;但從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趨勢看,IAC已經并將繼續取得較好的發展機遇。
在中國市場業務持續發展的同時,IAC所制定的未來三年中國市場銷售規劃可謂是雄心勃勃。2010年、2011年、2012年,IAC中國市場銷售額的同比發展增幅要分別達到33.8%、51.7%和43.8%,銷售額將從2009年的5200萬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52億美元。對此,徐輝解釋說:“我們是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拿到國內主機廠的一些新項目,因此在2010年新項目投產不了,大概需要18~24個月的開發周期,所以我們真正的增長是在2011年,其中許多新項目要到2012年才能投產。”
從目前IAC在中國的客戶情況來看,產品似乎主要集中配套在車型上,對于這一點徐輝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的主機廠是非常分散的,一些主機廠的產量比較小,這給我們投資帶來了困難。”徐輝表示,“前兩年我們的策略主要是重點發展那些比較穩定的、能夠支持IAC業務的一些客戶,從公司的整體規劃來看,是希望把基礎打得扎實之后再發展相對有風險的國內主機廠客戶,以期達到更均衡、持久的發展。”
北美市場整合帶來機遇
自金融危機以來,一些世界的大公司都幾乎退出了內飾業務,但是這些供應商的客戶,尤其是通用汽車公司希望能有IAC這樣的公司接手汽車內飾業務。我們在一年里大概接收了20幾個這樣的項目,如別克新君越的儀表板項目即是從偉世通公司接手過來的。
一般的項目我們可能有3個月的時間去調試,而這個項目我們只有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去準備,因為庫存有限并且這么大的零件也不可能儲存很多。這種項目能夠幫助我們利用剩余的產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成為了主機廠比較信任的供應商。
其實,不于汽車領域的業務,IAC在2006年汽車市場即徘徊不前之際,也拿到了不少其他領域的項目。在公司的*產品與發展中心展示廳,即是充分利用了IAC富余的吹塑能力,從而形成了對汽車核心業務的有力補充。
別克新君越是今年1月中旬北美車展上三款榮獲2010年北美*轎車的候選車型之一,IAC剛剛接手了這一車型的儀表板項目。新君越是通用zui主導的項目之一,目前我們也正在與上海通用談這個項目,未來會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新業務有所幫助。
幾項技術顯示IAC能力
在參觀IAC*產品與發展中心時,這里不僅有IAC各種不同的技術與產品項目展示,而且其中有許多是具有的*技術。
一般的注塑只能用一種材料,IAC工藝可以在同一個模具里,同時注入兩種不同的材料或顏色。這項工藝存在一個問題,即交界的地方不可能很清楚,因為材料會流動。這種流動在模具里是控制不了的,必須在設計時做很多計算機模擬和研發,這樣就可以知道用不同壓力和不同溫度會流動多少,流動到什么程度,要做很多前期的設計模擬。
在一項能夠減少重量的工藝面前,MauriceSessel介紹:“與一般的PU發泡工藝相比,它可以減少發泡的重量,可以用同樣的模具產生出不同的效果。我們做這個項目的優勢是,假如有一款車要有不同的檔次,可能有一款低配車型和一款高配車型,則可以在同一個模具里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可以節省一套模具。”
這是一種利用注塑材料取代發泡材料的技術。一般車門板內有一個很硬的發泡塊是用于防側撞的,這是多年來的一種成熟工藝。IAC用注塑材料取代了發泡,它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輕;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不同車型,按照車身結構以及整體設計來進行加強設計,發泡的貼合性或者說吸能量的力度沒有這么強,并且它可以在設計時進行調整。更重要的它可以用電腦做一些分析,能夠*地反映出整車側撞的要求,這個在很多車型上都已經實施了。”
據悉這是用于上汽自主品牌車型的產品。它是一種由IAC自己加工的木質纖維板制成的,其好處是比較環保,重量上也有所減輕,另外由于是自然木質纖維材料,結構性比較好,強度與加工的成型方面也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它上面可以加皮革或布,會有不同的效果,在通用別克車上就有這個產品。上汽的自主品牌車型也是用這個做的,這兩款產品全部由IAC設計。
亞洲及中國市場發展步伐快速而穩健
“除了比亞迪、青年蓮花、力帆等幾家企業我沒跑過外,其他企業基本上都去過了,目前zui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IAC整合成立不久即開始中國市場業務的徐輝說,“其實zui困難的是公司剛成立時,因為當初大家甚至不知道IAC是誰。”
從IAC集團2009年的銷售額看,盡管北美、歐洲、南美業務分別仍占有48%、32%和13%的*,亞洲市場目前仍僅占7%的份額;但從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趨勢看,IAC已經并將繼續取得較好的發展機遇。
在中國市場業務持續發展的同時,IAC所制定的未來三年中國市場銷售規劃可謂是雄心勃勃。2010年、2011年、2012年,IAC中國市場銷售額的同比發展增幅要分別達到33.8%、51.7%和43.8%,銷售額將從2009年的5200萬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52億美元。對此,徐輝解釋說:“我們是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拿到國內主機廠的一些新項目,因此在2010年新項目投產不了,大概需要18~24個月的開發周期,所以我們真正的增長是在2011年,其中許多新項目要到2012年才能投產。”
從目前IAC在中國的客戶情況來看,產品似乎主要集中配套在車型上,對于這一點徐輝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的主機廠是非常分散的,一些主機廠的產量比較小,這給我們投資帶來了困難。”徐輝表示,“前兩年我們的策略主要是重點發展那些比較穩定的、能夠支持IAC業務的一些客戶,從公司的整體規劃來看,是希望把基礎打得扎實之后再發展相對有風險的國內主機廠客戶,以期達到更均衡、持久的發展。”
關鍵詞:模具
下一篇: 雙絞屏蔽電纜線使用說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塑料機械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塑料機械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塑料機械網,http://www.hmfcabc.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